角缘蝽

Fracastorius cornutus   Distant
   

  6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成虫见本志第三十一册“半翅目(一)”P128—129。
若虫:一龄体长5.7毫米,宽2.6毫米左右。体扁,黄褐色,被毛并具黑褐色斑点。触角与体约等长,由第1节向第4节颜色加深至红褐色,第1、2节三棱形,第3节侧扁,4节纺锤形。头近四方形,复眼桔红色;喙伸达后足基节间;从复眼内侧至中胸背板有1“Y”形浅色纹。胫节具褐色环纹,跗节褐色。腹部各节侧缘有3枚肉刺,长刺居中,前刺与体同色,中、后刺黑褐色,刺上被有白色刚毛。臭腺孔位于第4—5和5—6腹节间,臭腺孔区域肾形,紫黑色,中间有黄色纵纹相隔。二龄体长7.5毫米,宽3.0毫米左右。前胸背板侧角略突出,翅芽可见。腹部各节侧缘刺变小、缩短。三龄体长10.0毫米,宽3.5毫米左右,长椭圆形。前胸背板侧角向两侧伸出并向上翘起。翅芽伸达第1腹节后缘。腹部侧刺部分消失。四龄体长12.4毫米,宽4.2毫米左右。前胸背板侧角伸出的长度约等于前胸前缘长度的1/2,并向上翘起;前胸后角略向后突出,后缘内凹。头部至中胸背板浅色纵纹明显。翅芽伸达第2腹节2/3处。腹部侧刺仍见部分痕迹。五龄体长16.8—17.2毫米,宽5.0—5.5毫米。体长形,黄褐色,被毛和具黑褐色斑点,腹部色较淡,头近四方形,复眼基部红褐色;触角略短于体长,触角基隆起,第1—3节三棱形,第4节较短,纺锤形;喙伸达后胸腹板2/5处。前胸背板侧角强烈向前延伸,几乎与头前端平行,背板中间有一条浅色纵纹。翅芽伸达第3腹节端部,腹部背面每侧有纵纹各1条,臭腺区紫褐斑消失。

生物学

据在云南勐仑观察,4月中旬各龄若虫均可见到,以四、五龄为主,成虫于4月底5月初开始羽化。成、若虫均在葛藤嫩尖、茎杆和叶片上吸食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
危害葛藤Pueraria thomsonⅡ Benth.